【医护访谈第4期】不付“医”生所学,双向“治愈”患者——牙体牙髓科过建良医生专访
谈到为什么选择了成为一名牙体牙髓科医生时,过医生表示,这还要从小时候说起。“在我5、6年级的时候,因为牙疼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口腔科,但由于治疗条件有限,最终根管治疗失败,不得已拔除患牙。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可惜,如果当时能有目前的医疗水平和技术,我那颗牙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。”
所以在报考志愿时,他毅然选择了口腔医学专业,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牙体牙髓作为自己的亚专科方向。
“虽然我当时不得已拔除了自己的牙齿,但我希望未来,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保留住他们的天然牙。”

大部分市民或许认为,牙体牙髓科就是一个专门补牙的科室。对于这一观点,过医生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。
“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片面的印象吧,牙体牙髓科,顾名思义,主要是看牙体病、牙髓病以及根尖周病。牙体病主要是我们常说的龋齿、蛀牙,牙髓病就是我们常见的急性牙髓炎、慢性牙髓炎,除二者之外还包含了其他的病症,比如牙齿发育异常、牙外伤、牙本质过敏,都是在牙体牙髓科诊疗范围之内的。”
“那过医生,您在日复一日的诊疗过程中,有没有感觉过一丝枯燥?”
“我不会感觉枯燥,因为本身我就是一个比较有耐心的人。我觉得做任何事情想要长久,最难得的就是静下心来沉淀,同时在诊疗的过程中,我会去捕捉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,尤其在牙体牙髓迈入显微可视化时代以来,每次接诊都可以精益求精打磨自己的专业技术,把显微根管治疗做得更好,这个过程中我是非常享受的。”




就在上个月,有一位阿婆从修复科转到过医生这儿看牙,当时阿婆的整体口腔情况不是很乐观,全口就剩下了3颗牙齿,还都在发炎。在给阿婆做了全面的口腔检查后,过医生跟她本身及家属达成了一致,准备对剩余的三颗牙齿进行根管治疗,争取保留下来。但是阿婆对看牙的恐惧心理很重,从家属那里得知她因此拖了很久一直不敢来治疗。第一次治疗过程虽然不适应,配合度较差,花费的时间也很久,但在我们耐心的引导下,还是顺利结束了。“但没想到在第二次治疗其他牙齿时,阿婆在诊疗的过程当中突然情绪崩溃,全身发抖、泪流不止,说实话,当时我也吓了一跳。”
“听上去情况很严重啊?”小编也下意识担心起来。
“没错,我们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了身体评估,确认无大碍后,把阿婆搀扶到外面的座椅上,给她倒了杯热水,一直陪着她,告诉她不用紧张、都会没事的。同时我们紧急联系了阿婆的女儿赶来医院,经过深入了解,才得知她们已经辗转了几家医院都因为阿婆无法配合,没人愿意进行治疗。在第一次就诊后看到了我们过硬的专业技术,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耐心,她们更坚定了在口腔医院完成治疗的决心。后来阿婆也逐渐冷静下来,进入诊室和在场的医护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,并且表示自己可以继续配合完成治疗。治疗结束后回访阿婆,她讲牙齿恢复的很不错,等疫情结束后准备继续找我们完成其他患牙的治疗。这时,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幸福感,我觉得这是一种信任,更是一种责任。”
过医生讲以他的从医经历来说,最重要的是——充分沟通,了解诉求,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,尽量帮他们留住自己的天然牙。
就如他之前接诊过一从外院辗转来到苏口求医的李先生,据李先生描述,他半年前在别的医院已经进行过根管治疗和牙冠修复,但是在治疗后一直反复肿痛,在原治疗医院拆除牙冠后被告知无法治疗,建议拔牙,但是他还是希望可以保留自己的天然牙,于是来到了苏州口腔医院要求进一步治疗。过医生在充分了解了李先生既往病史之后,为他进行了全面的口腔和辅助检查。最终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,治疗计划是根管再治疗+冠修复、但不排除后期根尖手术可能。李先生在全面了解了自己病情之后,也表示愿意接受该治疗计划、配合治疗。在经过多次复诊,医患双方共同的坚持努力下,顺利的完成了治疗。现在李先生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不适,如愿戴上了牙冠,也保住了自己的天然牙。
其实在过医生接诊过的患者中,类似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,因为过医生的耐心、细致,充分沟通,让患者对他充分信任,实现对患者心理和疾病的双向“治愈”,也不付“医”生所学。
当小编问起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时,过医生仿佛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。“运动啊!我基本上除了严冬和雨雪天,一年365天基本每天都会坚持早上5点多起床去跑步、打球,让自己身体燃烧起来再去上班。”
“365天都如此吗?”
“是的,我觉得以运动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天,可以提高人的精神面貌,对身体的好处也很大,我推荐你们都可以尝试一下,哈哈。我还是咱们苏口篮球队的一份子,跟友院的各项比赛我也是积极参加,希望可以为苏口篮球贡献一份力量!”

“听说你和你爱人是我们医院的双职工?口腔医院的神雕侠侣?”
“是的,我爱人也是咱们医院的医生,研究生毕业之后一起来到的苏州口腔医院,不过我俩专业方向上不一样。”
“那两位同在一家医院工作,相当于24小时形影不离,您会觉得缺少个人空间吗?”
“不会啊,我们一致认为这很浪漫,可以一起上下班,一起学习钻研,相互讨论交流,共同进步。虽然专业方向上有所区别,但是我们都会从患者角度出发去探讨问题,听取彼此的建议和意见,通过跨学科交流可以开阔彼此思维,更会组团一起学习探讨口腔界前沿的知识和技术”。

过医生的爱人是一位高挑又美丽的小姐姐,为了更好的拍出这份美,过医生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摄影技术,踏上了摄影的内卷之路,逐渐从一位摄影小白进阶到了摄影大师的段位~
日常po出的照片经常被夸赞堪比明星工作室的水平!!
因此科室团建,他也当仁不让的担任起了科室的御用摄影师,用手中的镜头记录斑斓光影生活。

好啦,本期过建良医生的专访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~
大家可以给我们留言点赞一键三连啦~
另外大家还想深入了解我们哪位宝藏医生,也可以在文末留言,说不定下期主人公就是TA!